魏建军二次创业 蜂巢能源三年半亏损30亿

2022-11-25      来源:黄冈房产信息网   浏览次数:3202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文/乐居财经魏巍

1964年出生的魏建军,20岁有了人生第一辆车,苏联产的——拉达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他对汽车的热爱可以说是痴迷。凭借他在保定机场的漂移表现,外界也给他冠以“保定车神”的称号。

我在魏建军从事汽车行业30多年,也赚了不少钱。据《2021年胡润百富榜》,魏建军和韩雪娟夫妇身家高达2180亿元,成为河北新晋首富。

现在,已经拥有上市公司长城汽车(601633。SH),又赢了一次IPO。

目前,蜂巢能源在科创板的IPO已经受理。这家新成立仅四年的动力电池公司,计划融资150亿元,成为今年科技创新板第二大IPO。

如果蜂巢能源成功上市,魏建军就有了两个上市平台,财富排名就靠上一层楼。

新能源行业热火朝天,新兴的蜂巢能源已经充斥着实力雄厚的资本方,如中投投资、碧桂园创投、中银投资、深创投、建信投资、西城金瑞、IDG资本、宋海资本、浙大九智、启泰资本等

然而,三年半来,蜂巢能源连续亏损30亿元,长城汽车持续支撑其“输血”业绩,毛利率仅为可比公司的零头,为其IPO之路蒙上阴影。

员工“内部采购”享受20%的折扣

2012年,魏建军预测电动车行业趋势,在长城汽车成立了动力电池项目组,开始了动力电池的预研。2016年,项目组升级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。

2018年2月,长城汽车出资13亿元设立电池公司蜂巢能源,长城汽车拥有蜂巢能源100%股权。此举被外界视为魏建军的二次创业。

同年10月,长城汽车将蜂巢能源100%的股权转让给长城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宝鼎毛睿,从而与蜂巢能源成为兄弟公司。12月,长城汽车宣布向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转让123项与动力电池相关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资产。同时,原长城汽车副总裁唐海峰,原长城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长、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洪信分别担任蜂巢能源董事长、总经理。

魏建军认为,没有独立,我们做不了多少事情。长城汽车曾表示,蜂巢能源独立后,可以获得更多社会资本入股。从2018年2月独立到上市,蜂巢能源已经进行了7轮融资,投资人覆盖国家队、知名机构、产业基金。

聚金融《穿透IPO》注意到,在上述融资过程中,投资人的增资成本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的,只有一个例外。

2021年6月,天津能久出资122.61万元,增资价格为2.49元/注册资本。3个月前,先进制造基金、京津冀基金等19家机构的增资价格达到7.10元/注册资本。两个月后的8月,碧桂园创投、深创投基金等投资方的增资价格为12.91元/注册资本,是天津能久的5倍多。

也就是说,天津能聚的增资成本不到碧桂园创投等机构的20%。

招股书显示,天津能青、天津能智、天津能久、天津能安合计持有蜂巢能源1.67%的股权。四家公司都是员工持股平台,执行事务合伙人都是天津能创。蜂巢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洪信也是天津能创的经理兼执行董事,持有天津能创50%的股权。蜂巢董事、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马持有天津能创另外50%的股权。

截至签署日期

经过2022年1月的Pre-IPO轮融资,蜂巢能源的投后估值已经达到460亿元。按照发行25%股份,募资150亿元的计划,蜂巢能源对应的估值约为600亿元。

相关销售占比过半。

招股书显示,蜂巢能源是专业的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,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系统的R&D、生产和销售。其主要产品包括电池、模块、电池组和储能电池系统。其主要业务涵盖电池组、模块、电池和储能产品。

2019-2022年上半年,电池组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.12亿元、16.5亿元、36.92亿元和20.92亿元,分别占总营业收入的99.86%、98.74%、87.11%和60.08%。

脱胎于长城汽车,处于发展初期的蜂巢能源也依赖于此。

2019-2022年上半年,长城汽车及其子公司一直是蜂巢能源的最大客户。期内,蜂巢能源向长城汽车销售电池组、模块和电池,分别实现营收8.12亿元、16.49亿元、36.61亿元和19.83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9.86%、98.68%、86.37%和56.95%。从数据上看,依赖度有所下降,但业绩仍有一半来自关联方。

随着相关销售金额的增加,蜂巢能源的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。同期其应收账款分别为2.07亿元、5.21亿元、11.22亿元和11.52亿元。应收账款余额占收入的比重从2019年的22.53%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31.13%。

截至2022年上半年,除关联方长城汽车外,蜂巢能源已获得吉利汽车、零跑汽车、东风汽车、鹏汽车、李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销售定点协议。今年上半年,何忠新能源和零跑汽车是蜂巢能源的第二和第三大客户,销售额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.6%和8.3%。

聚财经《穿透IPO》发现,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,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独大,全球市场份额32.6%。虽然蜂窝能源的装机量排名世界第十,但市场份额只有1%,蜂窝能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目前,蜂巢能源在常州、保定、泰州、南京、马鞍山建立了生产基地,在无锡、保定、上海、深圳建立了R&D中心。还计划继续在国外布局长三角、华中、西南和欧洲的生产基地,并在德、韩等地建设R&D中心,以建立全球化的R&D、生产和服务网络。

毛利率低成为硬伤

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,蜂巢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9.29亿元、17.36亿元、44.74亿元和37.38亿元;同期净利润分别为-3.26亿元、-7.01亿元、-11.54亿元和-8.97亿元。

目前,蜂巢能源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,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、比亚迪、中创新航等,都在2021年实现盈利。然而,蜂巢能源自成立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,且亏损面不断扩大。

对于亏损原因,蜂巢能源解释称,主要是公司R&D投资强度大、产能攀升、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。

聚财《穿透IPO》发现,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是蜂巢能源时期盈利困难的主要原因。

2019 -2022年上半年,蜂巢能源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.64%、0.89%、3.23%、4.38%,而招股书选取的可比公司(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亿纬锂能、郭萱高科、福能科技)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.06%、22.40%、11.03%、13%。

尤其是2020年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是蜂巢能源的24.7倍。到今年上半年,这一差距已缩小至3倍。

从产品细分的角度来看,蜂巢能源的

招股书显示,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,原材料价格呈明显上涨趋势,公司产品直接材料价格相应上涨。在实际业务过程中,公司与客户约定的销售价格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,无法实时抵消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业务的影响。

在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的同时,另一项数据也显示蜂巢能源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。2022年上半年,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-2.09亿元,较2021年的3.5亿元大幅下降。蜂巢能源解释称,主要是由于公司为了锁定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量,提前向部分供应商支付了原材料款。

至于亏损的原因,除了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外,蜂巢能源还提到了R&D投资强度高等因素。但事实上,比R&D费用更能吞噬利润的数据是管理费用。

截至2022年6月30日,蜂巢能源拥有2360名R&D和技术人员,占员工总数的19.58%。蜂巢能源近三年及今年上半年产生的R&D费用分别为3.7亿元、3.8亿元、7.2亿元和5.7亿元,占当期总收入的40.32%、21.9%、16.18%和15.3%。

与R&D费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反,管理费率却一路攀升,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已经超过R&D成本,达到6.17亿元。

与招股书选取的可比公司(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福能科技、郭萱高科、亿纬锂能)相比,上述公司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平均管理费率分别为5.42%、9.11%、5.47%和4.02%,蜂巢能源同期的管理费率分别为12.8%、12.91%和14.28%。上半年,蜂巢的能源管理率是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动力电池是一个资本非常密集、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。目前,规模较小的动力电池企业要想生存,需要进一步融资。只有扩大规模,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。

据悉,蜂巢能源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投资公司位于常州、湖州、遂宁、无锡的电池生产项目和R&D中心,以及三元电池、无钴电池、短刀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开发。

打赏
凡注明"来源:武穴好房网"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。 【编辑:黄冈购房】
0相关评论

热点楼盘

更多